小儿佝偻病,这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疾病,如同隐藏在孩子骨骼发育道路上的“隐形杀手”,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,作为医院放射科医生,我深知早期发现、诊断和干预小儿佝偻病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。
佝偻病主要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 D 不足,致使钙、磷代谢紊乱,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,在婴幼儿期较为常见,特别是 2 岁以内的孩子发病率相对较高。
从我们放射科的专业角度来看,小儿佝偻病在骨骼影像上有着较为典型的表现,初期,长骨干骺端会出现临时钙化带模糊、变薄,呈毛刷状,随着病情发展,骨骼会逐渐出现明显的改变,如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隆起,形成“串珠肋”,在 X 光片上清晰可见;手腕、足踝部的骨骼会增宽,骨密度减低,呈现出“手镯征”和“足镯征”;严重时,还会出现鸡胸、漏斗胸等胸廓畸形,以及 O 型腿或 X 型腿等下肢骨骼畸形,这些影像学表现不仅直观地反映了佝偻病对骨骼的损害程度,也为我们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,日照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,孩子户外活动少,皮肤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足,就无法促使皮肤合成足够的维生素 D,维生素 D 摄入不足、生长过快导致需要量增加、疾病影响维生素 D 和钙的吸收等,都可能引发佝偻病。
为了预防小儿佝偻病,家长们需要格外用心,保证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,多晒太阳,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,合理喂养,提倡母乳喂养,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 D 和钙的食物,对于早产儿、双胎儿等高危人群,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和钙剂。
一旦发现孩子有疑似佝偻病的症状,如多汗、夜惊、烦躁不安、骨骼畸形等,应及时就医,我们放射科会通过专业的影像学检查,准确判断病情,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精准支持,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,多数患儿的骨骼畸形能够得到改善或纠正,让孩子们重新拥有健康挺拔的身姿,向着美好的未来茁壮成长,让我们共同关注小儿佝偻病,为孩子们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。
添加新评论